7月中下旬,山东科技大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基层青年服务志愿团队深入青岛即墨区、城阳区、黄岛区等地,开展了一场集非遗文化调研、文艺实践表演与司法实践体验于一体的基层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探寻文化传承与社会运作的深层密码。

8月8日,团队成员有幸与国家级柳腔非遗传承人袁玲老师于青岛市即墨区展开深入交流。袁玲老师结合时代变迁,详细阐述了柳腔文化的发展展望,剖析了柳腔戏曲与当地海洋文化、民俗风情的融合点——如何将渔家号子节奏融入唱腔、在剧目里展现即墨古城故事等。针对如何让柳腔与时代发展同频,她认可“党建引领+文旅市场”的发展思路,建议通过党建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同时开发柳腔主题文创、沉浸式演出等文旅产品。

她寄语团队成员:“新时代大学生要成为非遗文化的关注者、了解者和保护者,用青春力量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团队成员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观点,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以及青年一代在文化保护中的责任担当。
7月29日,志愿团队深入城阳区,开展文艺实践表演。团队队长邵雨姗带来独唱曲目《国家》。

她以饱满的情感演绎曲目,歌声中传递出了对家国的热爱,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艺术熏陶,更以文艺形式拉近了青年与基层的距离。在组织表演的过程中,邵雨姗体会到了文艺作品在凝聚人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也学会了如何将青年视角融入基层文化服务。
此外,团队成员苏若冰前往黄岛区人民法院诉讼中心,参与报告登记、案卷整理等工作,并向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咨询相关业务。

通过实践,她深入了解到法院司法技术领域的运作模式——该中心承担的对外委托司法鉴定、评估、审计等技术性工作,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苏若冰表示,看似琐碎的案卷整理,实则是司法流程严谨性的体现,这次实践让她对法律的严肃性与服务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在不同领域的体验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对社会基层的深度观察。从非遗传承的坚守到文艺服务的温度,再到司法实践的严谨,每一段经历都让团队成员更立体地了解了基层服务,也为他们未来投身社会、贡献力量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