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四期“秋实论坛”,副院长高艳丽主持了论坛活动,张卫东老师、吴桂金教授及宋燕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全体教师到场聆听。
此次活动主要围绕外出参会或教学报奖的体会及收获展开。
张老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此次论坛规模较大,设12场专题论坛,124位专题论坛发言人聚焦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发展策略、人才素养、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等主题。张老师分享了参会时听到的高频关键词,重点介绍了一些主旨报告,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的“在建设一流本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的思辨英语教学原则等,此外,张老师还介绍了专题论坛与教学相关的报告。最后,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悟。
吴教授参加了“2018年全国高等院校外语(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改革论坛”,本论坛主题涉及数字化与英语专业教学、新时代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一带一路”与英语专业教育战略、大类招生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应对与发展等。吴老师跟老师们分享了论坛的主旨发言,如仲伟合教授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文旭教授的“基于价值观的外语教育”;王俊菊教授的“新国标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与路线”;王卓教授的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谈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等。吴教授最后介绍了分组讨论的情况和感受。
宋教授针对自己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经验,做了“依托: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合作关系”的报告。宋教授先帮大家理清了几个概念:教学科研、过程和合作。接着介绍了申报成果奖涉及到的几种依托关系:依托教学方向、依托项目建设、依托学科合作、依托材料支撑、依托团队合作。随后,宋教授针对每种依托关系,展开详细介绍。宋教授指出,任何一个项目或者成果的申报并不是凭空硬造的,而是基于现有基础的;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应该是完整和可循环的,项目所产出的如论文、教材、著作、经验模式总结等均可单独申报成果奖,也可整合起来作为同一项目的结题和成果报奖支撑材料;宋教授以自己的语音团队为例,具体说明了前期依托的项目和后期如何分化项目;在团队合作方面,宋教授指出,人员构成要合理,方向兴趣应相同相近相关,前期要有相关成果,能够独担项目研究或者申报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以老带新,吸收新力量,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宋教授报告字字珠玑,皆发自肺腑,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三位老师的发言内容丰富、观点前沿,使在座的教师开拓了视野,受益颇丰。(通讯员:仇全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