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 4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会娟教授来外语学院讲学,讲座主题为“中国文化外译与译者的跨文化翻译能力”,此次讲座是山东科技大学“名家讲坛”第6期。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高艳丽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马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翻译界》主编等。马教授以几个问题开始了讲座:“中国文化外译应该由谁来做?是中国译者?外国译者?还是中外译者合作翻译?这三种类型的文学翻译各有什么特点?”马教授以《浮生六记》的两个译本比较为例子,引导大家思考,马教授指出,好的文学翻译首先应该是(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文学翻译的质量与译者的跨文化翻译能力有关,而与译者的国别无关。文学译者的跨文化翻译能力都有哪些因素构成呢?马教授以熊式一先生的《王宝川》英译和舞台成功演出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译者的跨文化翻译能力。马教授总结了熊先生戏剧翻译大获成功的经验,即文本层面的改写,广告宣传与赞助人的扶持及考虑译入语的社会文化语境。最后,马教授分享了对中国文化外译与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回答了讲座一开始的问题:具有良好文学文化修养的任何国家的译者都可以翻译中国文化。
报告后,马教授耐心回答了学生和老师们的问题。马教授学识渊博,研究兴趣面广,对各类史料信手拈来,让在座的老师和学生心服口服。马教授的讲座不仅为老师们指明了翻译研究的方向,也为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南。(通讯员:仇全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