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7日,外国学院举办“外国语言学学术与创新论坛”。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秋武教授,《外语研究》编辑部主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宁波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应邀来校为学院师生作报告。
三位专家分别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外语专业师生如何做科研”“熟语语义组构性的实验研究”“英汉语的时空性特质”的报告,就外语专业师生的科研动机与方法、基于ERP实验的汉语熟语组构性研究、英汉语言结构时空性的异同等问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交流。
学术报告之一:外语专业师生如何做科研
6月5日下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秋武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外语专业师生如何做科研”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院长彭建武教授主持。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马秋武教授从搞科研的动机出发,分别从语言的表述能力、科研的“难”与“乐”,“苦”与“甜”、外语专业的专业性、科研的方法等几方面阐释了科研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马秋武教授指出,科研之路开头艰难,事业科研是其最高境界,而主动科研则是克服科研“难”与“苦”的法宝。主动科研即是经心留意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并总结其规律。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对所学语言有所研究,努力提高自己水平。然后,马教授以教学中的英语句子为例,指出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最后,马教授提出科学应该符合高度概括性和高度明晰化的原则,语言研究者在研究中应该目标明确,同时又要避免画地为牢,妨碍研究视野。
马秋武教授的学术讲座融合了风趣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讲座的最后,马教授认真地回答了师生的提问,他细致而又风趣的解答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学术报告之二:熟语语义组构性的实验研究
6月6日下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辉教授为我校外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熟语语义组构性的实验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彭建武教授主持,我院6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张辉教授的报告一共分为引言,实验设计,结果和讨论四部分,探讨了汉语熟语的组构性问题。以汉语熟语的具体实例深入浅出的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心理语言学中实验法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ERP实验监测受试者的大脑活动,证实了成语加工的组构性假说,指出组构性对成语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他提出汉语成语加工的两个阶段:N250和N400阶段,这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大的方法论指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报告后,张辉教授耐心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并参观了我院ERP实验室,针对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其深厚的学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幽默诙谐的谈吐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术报告之三:英汉语的时空性特质
6月7日下午,宁波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在外语学院418教室作了题为“英汉语的时空性特质”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院长彭建武教授主持,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到场聆听讲座并与王教授交流心得。
在讲座中,王文斌教授从具体的英汉语表达的差异谈起,由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思维观引入,对英汉语言结构间的共相和殊相进行分析。王教授指出,英汉语之间存在形合与意合、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等差异,而隐匿于这些差异背后的根由则是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这种根由主要缘起于这两种语言不同的人文精神,即不同的世界观:英语对世界的认知是时间重于空间,而汉语则是空间重于时间。王文斌教授以大量详实的举例,从英语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文字学等多个角度论证观点。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王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讯员:李恒 于艳玲)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秋武教授做报告
《外语研究》编辑部主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做报告
宁波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做报告
学术论坛现场